孙英: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思考、现实思考、理论思考
在中共党史研究中,重视三个方面的思考,即历史思考、现实思考、理论思考,具有重要意义。三个思考不是分别孤立进行的,也不是递次进行的,虽然在某种情况下某一方面可能突出一些,但总体上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三位一体地进行的。
中共党史研究要求达到说明历史,回答历史是什么的问题; 解析历史,回答历史为什么的问题; 深究历史,回答历史的价值问题。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进行历史思考。
根据历史客体的复杂性质,历史思考的关键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着重把握以下两个基本要点。
第一,以历史空间的客观实在为根本依据,从横的方面对历史进行全面考察。具体来讲,就是既要考察历史本身的“客观实在性”,又要考察历史“是由什么社会环境决定的,是怎样决定的”。第二,以历史演进的客观过程为根本依据,从纵的方向对历史探本求源。这里,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追溯历史的本源,把握历史的全貌。我们研究某一段历史,认知某一段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往往需要追溯更早的历史,以明了历史的来龙去脉,说清历史事实的源流。例如讲党创立的历史,我们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提出其历史大背景要从1840年讲起,这不是说以往的党史著作关于党诞生的历史大背景从五四运动讲起或从辛亥革命讲起就不对,而是说那样讲还不能更全面、深入、本质地阐明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只有从1840年鸦片战争讲起,才能回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重大事件的真正源头。因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之开局,是中国历史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全民族觉醒、以各种方式救亡图存、寻找复兴之路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一种伟大的历史潮流和不懈的人民求索中诞生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二是不能割断历史,甚至否定历史。比如,改革开放无疑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犯错误的否定,但这并不是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时期,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及此后的整个历史。因为,尽管当时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些失误和挫折,有“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但更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党和人民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纠正,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外交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从历史连续性的角度,我们必须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发展,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这是改革开放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中共党史研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现实思考。历史与现实密不可分,只有了解过去,才能认识现在,把握未来。通过对党史的深入了解进一步认识现实,又从党史中为解决现实问题寻找经验、发现智慧、启迪思维。这是党史研究最重要的意义。
现实思考大致包括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从现实出发,针对现实需要,提出历史课题,作出历史解答。因此,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坚持现实思考,就必须科学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认清时代的基本特征、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科学认识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科学认识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党的性质、宗旨、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及党组织状况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特点。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需要作出历史性解答的课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党身处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中,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现实提出的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样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史研究要重点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总结新的历史经验,提供新的历史借鉴,作出新的应有贡献。
第二,现实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站在时代的高度研究中共党史,就是要站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的理论高度,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高度,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站在现代科技手段条件的高度,借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切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作出新的科学解释。只有这样,党史事件和人物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意蕴、历史智慧和历史的本质、规律才会显现出来,对现实发生重要的借鉴作用。这是历史客体的丰富内涵与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结果。高度决定视野,眼界决定境界。只有与时俱进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最新的理论素养、思想水准、文化情怀、学术眼界和科技手段研究党史,才能“一览众山小”,使党史研究的生命之树长青。
第三,现实是历史的结果,又是未来的先兆,现实思考要从“结果”的缘由中寻找前行的路标。从现实需要中提出研究课题,再从现实存在的线索入手展开对历史的研究,这是一种“从后思索”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来的。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拓展。同时,现实又是未来的起点。
第四,现实思考重在寻找历史的智慧和启示。我们党历来强调党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基本属性,注重党史研究的现实性品格,总是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历史进行研究和总结,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道路与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多次系统研究和全面学习党的历史,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邓小平多次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成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努力寻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5年4月,他说: “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因此,当时迫切需要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史的研究。而这次深入研究,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问题、困难和挑战,需要加以有力应对;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有大量新鲜经验需要总结,理论上需要对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进行概括,工作上更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因此,党史研究重点必须转移到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上来。
在中共党史研究中,最高层面的要求是进行理论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抽象力是理论思考的基本特点和重要工具。就中共党史研究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很好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就理论思考的角度来看,对历史作表面化、一般化叙述的作品多,有分析、有观点、有理论深度的著作还少了些;堆砌史料、罗列文件的多,抓住历史的核心要素、科学地具体再现历史真实、揭示历史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还少了些;进行个案研究、微观研究的日益丰富,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过分执着于历史的细枝末节和琐碎考证,缺失宏观背景、缺少理论关怀、缺乏问题意识,历史就会变得支离破碎。这些都是应该下力气解决的。
第二,坚持理论思考,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事业发展。我们党的历史同样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是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特点,得出了只有枪杆子才能出政权、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结论,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通过对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速度太慢不是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从而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和这个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的重要思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在中共党史研究中进行历史思考、现实思考和理论思考,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指导,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列宁认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观点,就不会有社会科学。这里的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历史科学。中共党史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党史问题,保证党史研究的正确方向,科学认识和总结党的历史,推进党史研究各领域不断发展。
二是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政治属性,也是其阶级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忠实代表和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统一。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对客观事实和规律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要坚持用是否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切实做到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历史的评价标准,正确处理党的历史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关系。只有这样,党史才能成为信史,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党史的结论才能贴近真理,富有科学的说服力;党史才能起到春风化雨、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是贵在解放思想,独立思考。这是党倡导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党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倡导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从而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尖锐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外国的经验要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某一种模式。他在1988年5月18日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只有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才能放开视野、开拓创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历史思考、现实思考和理论思考,取得党史研究的丰硕成果。
(作者为孙英,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文摘摘自《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2期。转载仅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点击“在看”
让更多的朋友看到